期刊导读

畜牧与动物医学论文_加工工艺和湿态发酵豆粕添

来源:热加工工艺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2年02月09日 03:12:54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饲料加工

1.3 指标检测

    1.3.1 颗粒饲料质量

    1.3.2 生长性能

    1.3.3 屠宰性能

    1.3.4 免疫器官指数

    1.3.5 肉色

    1.3.6 血清生化指标

    1.3.7 肠道组织形态

1.4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加工工艺和湿态发酵豆粕添加水平对肉鸡颗粒饲料质量的影响

2.2 加工工艺和湿态发酵豆粕添加水平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2.3 加工工艺和湿态发酵豆粕添加水平对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2.4 加工工艺和湿态发酵豆粕添加水平对肉鸡肉色的影响

2.5 加工工艺和湿态发酵豆粕添加水平对肉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2.6 加工工艺和湿态发酵豆粕添加水平对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2.7 加工工艺和湿态发酵豆粕添加水平对肉鸡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3 讨论

3.1 加工工艺和湿态发酵豆粕添加水平对肉鸡颗粒饲料质量的影响

3.2 加工工艺和湿态发酵豆粕添加水平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3.3 加工工艺和湿态发酵豆粕添加水平对肉鸡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3.4 加工工艺和湿态发酵豆粕添加水平对肉鸡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4 结论

文章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加工工艺和湿态发酵豆粕添加水平及其交互作用对肉鸡颗粒饲料质量、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以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采用2×3双因素试验设计,加工工艺为普通调质制粒(NCP)工艺和高温调质低温制粒(HCLP)工艺;湿态发酵豆粕的添加水平为0、5%和10%。试验选取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480只,按照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公母各占1/2)。试验期42 d,分为前期(1~21日龄)和后期(22~42日龄)2个阶段。结果表明:1)与NCP工艺相比,HCLP工艺显著提高肉鸡前期料和后期料的淀粉糊化度、颗粒耐久性(PDI)和颗粒硬度(P<0.05);随着饲粮湿态发酵豆粕添加水平的提高,肉鸡后期料PDI显著提高(P<0.05);加工工艺和湿态发酵豆粕添加水平对肉鸡前期料颗粒硬度以及后期料淀粉糊化度和PDI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2)与NCP工艺相比,HCLP工艺显著提高肉鸡1~21日龄平均日增重(P<0.05);肉鸡1~21日龄、22~42日龄和1~42日龄料重比随着饲粮湿态发酵豆粕添加水平的提高而显著降低(P<0.05);加工工艺和湿态发酵豆粕添加水平对肉鸡1~21日龄平均日采食量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3)与NCP工艺相比,HCLP工艺显著降低肉鸡胸肌红度值(P<0.05);加工工艺和湿态发酵豆粕添加水平对腿肌亮度值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4)随着饲粮湿态发酵豆粕添加水平的提高,肉鸡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而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表明湿态发酵豆粕能提高肉鸡抗氧化能力,且加工工艺和湿态发酵豆粕添加水平对肉鸡抗氧化能力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5)与NCP工艺相比,HCLP工艺显著提高肉鸡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值(P<0.05),显著降低十二指肠隐窝深度(P<0.05),显著提高十二指肠V/C值(P<0.05)。随着饲粮湿态发酵豆粕添加水平的提高,肉鸡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和V/C值显著提高(P<0.05),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加工工艺和湿态发酵豆粕添加水平对十二指肠和空肠隐窝深度和V/C值以及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综上所述,在HCLP工艺下,饲粮添加5%~10%的湿态发酵豆粕可以提高肉鸡颗粒质量、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改善肠道组织形态。

文章关键词:

项目基金:

Copyright © 2021 《热加工工艺》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